15練字網
當前位置:
衛(wèi)夫人,本名衛(wèi)鑠,字茂漪,生于公元272年,卒于349年,是河東安邑(今山西夏縣)人。她是晉代著名的書法家,被譽為“書圣”王羲之的啟蒙老師。 衛(wèi)夫人出生于一個具有深厚文化藝術底蘊的家族,其祖父衛(wèi)覬是曹魏時期的杰出政治家,書法造詣也極高,這為她日后在書法領域的發(fā)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她師承鐘繇,得其真?zhèn)?,尤其擅長楷書。其書法作品如《筆陣圖》、《名姬帖》、《衛(wèi)氏和南帖》等
王羲之(303年~361年,或321年~379年),字逸少,漢族,瑯琊臨沂(今屬山東)人,后遷無錫,晚年隱居剡縣金庭(今屬浙江)。他是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,被譽為“書圣”。王羲之的書法兼善隸、草、楷、行各體,其風格平和自然,筆勢委婉含蓄,遒美健秀。他的代表作《蘭亭序》被譽為“天下第一行書”。 王羲之七歲開始學書,先后從師于出身書法世家的衛(wèi)夫人和叔父王廙,以后又博覽了秦漢篆隸淳古樸茂的精品
王獻之(344年~386年),字子敬,小名官奴,漢族,祖籍瑯玡臨沂(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(qū)),生于會稽山陰(今浙江省紹興市)。他是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、詩人和畫家,同時也是“書圣”王羲之的第七子以及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女婿。 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書法,以行書及草書聞名,但在楷書和隸書上也有深厚的功底。他敢于創(chuàng)新,不為其父所囿,在書法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,被譽為“小圣”,與其父并稱為“二王”
王珉(351年~388年),字季琰,小字僧彌,瑯琊臨沂(今屬山東)人。他是丞相王導的孫子,中領軍王洽之子,以及王珣之弟。作為東晉時期的書法家、醫(yī)學家、文學家和大臣,王珉年少時便展現(xiàn)出非凡的才藝,尤其擅長行書,名望甚至超過了他的兄長王珣。他曾在著作郎、國子博士、黃門侍郎等職位上任職,后于太元十一年(386年)接任中書令,當時人們稱王獻之為“大令”,而王珉為“小令”。 王珉的書法成就顯著
索靖(239年~303年),字幼安,敦煌龍勒(今甘肅省敦煌市)人,是西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,出身于世宦家族。他博通經史,不僅擅長隸書、行書,更以章草聞名于世,被譽為與張芝齊名的書法家。索靖的章草書法自成一家,其書險峻堅勁,有“銀鉤蠆尾”之稱。時人評價他的書法“精熟至極,索靖不及張芝;而妙有余姿,則張芝不及索靖”,顯示了他的書法成就與張芝相媲美。 索靖的作品傳世的有《月儀帖》、《出師頌》
書法家宋翼是三國時期魏國人,他是鐘繇的弟子 。宋翼的書法造詣深厚,尤其在每畫一波三折筆,作一戈如百鈞弩,一放縱如驚蛇入草等方面有著獨特的成就。 他的主要作品是《王羲之題筆陣圖后》,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書法才華和藝術風格。作為鐘繇的弟子,宋翼在書法的道路上受到了深厚的熏陶和影響,他的書法風格既體現(xiàn)了鐘繇書法的精髓,又有著自己獨特的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。 宋翼的書法成就和作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
皇象是三國時期吳國廣陵江都(今江蘇揚州)的著名書法家,生卒年不詳,字休明。他官至侍中、青州刺史,幼時便擅長書法,師從名師杜度?;氏蟮臅ǔ删头欠?,尤其擅長章草,其章草作品妙入神品,時有“書圣”之稱。他的書法風格被贊譽為“相眾而形一”,即眾多字形雖異,但神韻相通,各造其極,這在書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。 皇象的書法作品與當時的嚴武棋、曹不興的畫并稱為“八絕”,可見其藝術成就之高
韋誕(179年~253年),字仲將,京兆杜陵(今陜西省西安市)人,出身京兆韋氏,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魏國的書法家、制墨家。他是太仆韋端的兒子,歷任武都太守、侍中、大鴻臚、中書監(jiān)等職位,最后以光祿大夫的身份致仕。 韋誕在書法上有著卓越的成就。他擅長草書、楷書等多種書體,尤其以草書最優(yōu),被譽為“草圣”。他的書法作品飛白入妙,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。此外,他還擅長制作剪刀篆,亦稱金錯書,其字間滿密
邯鄲淳(約132年~221年),字子叔(一作子淑),又字子禮(或作正禮),東漢時潁川陽翟(今河南省禹州市)人。他是三國魏時期的書法家,官至給事中。邯鄲淳的書法藝術精湛有力,尤其擅長蟲篆(似蟲形之篆書),這一特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(xiàn)。他的名聲傳到了曹操耳中,因此曹操特意召見了他。 邯鄲淳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書法家,還是一位文學家。他不經意的閑逸文作《笑林》和《藝經》是中國最早的笑話和雜耍專著
衛(wèi)覬(155年~229年),字伯覦,河東安邑(今山西夏縣)人,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學家和書法家。他是晉朝太保衛(wèi)瓘之父,少年時期就展現(xiàn)出了才學方面的卓越才能。他曾在司空曹操的府邸擔任屬吏,歷任茂陵縣令、尚書郎、治書侍御史,負責鎮(zhèn)守關中,為曹操平定中原、底定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。 衛(wèi)覬在書法領域有著很高的造詣,擅長古文、鳥篆、隸草等多種書體,無一不精。當時的很多碑文書寫都出自他的手筆
書法家胡昭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隱士和書法高人,生于162年,卒于250年,字孔明,潁川(今河南禹州)人。他早年曾到冀州避亂,但辭謝了袁紹的任命,選擇歸隱故鄉(xiāng)。曹操任司空丞相后,雖然頻頻以禮征召,但他仍堅守自己的隱士身份,婉拒了任命。胡昭最終移居陸渾山中,親自耕種,以研讀經籍自娛,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。 在書法領域,胡昭有著極高的造詣。他擅長隸書,與鐘繇、邯鄲淳、衛(wèi)覬、韋誕等人齊名
鐘繇(151年~230年),字元常,豫州潁川郡長社縣(今河南許昌長葛東)人。他是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書法家、政治家。 早年,鐘繇就展現(xiàn)出非凡的相貌和聰明才智。他在東漢時期舉孝廉出身,歷任尚書郎、黃門侍郎等職,曾協(xié)助漢獻帝東歸洛陽,因此被封為東武亭侯。后來,他得到曹操的信任,出任司隸校尉,鎮(zhèn)守關中,功勛卓著。隨著曹魏的建立,他歷任大理、相國、廷尉等職位,后遷為太尉,轉封平陽鄉(xiāng)侯,與華歆、王朗并為三公